发布日期:2024-11-28 19:53 点击次数:143
琢磨了整个年头炒股软件app排名,终于把行情的定调给捋清楚了。
四个字,托而不举。
先说说看,什么叫做托而不举。
其实比较简单,在相对低位不断的买买买,但不主动拉升股价。
反正便宜的都要,涨上去贵了,那就是爱谁要谁要。
以估值修复为基础的行情,出现托而不举的情况,是非常常见的。
也就是,大资金预判这轮行情不会有太高的炒作幅度,所以也主动选择了躺平式买入。
很多人或许会好奇,为什么2024的行情,会是这么一种风格。
其实原因主要有下面几条。
1、增量资金匮乏。
有增量资金吗?有的。
增量资金来自于汇金、中金等,还有一大部分的神秘资金在抄底。
但是市场真正需要的增量资金是什么,是市场化资金愿意进入股市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至少目前没有寻觅到大量的入场踪迹。
增量资金匮乏很正常,因为市场本身不具备趋势性行情的基础。
增量资金肯定不是冲着什么的估值修复去的,因为这个幅度太有限了,赚钱效应并不会太好。
没有增量资金的市场,依靠这部分本身就托而不举的资金在那边撑着,谁来抬轿就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。
那既然没有抬轿的主力,行情要走很远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当然,这个很远的空间和定义到底有多少,大家自己心里明白就行。
2、估值空间有限。
估值空间有限,是出现托而不举的最重要因素。
市场的本质,是大量的捞便宜货,然后再把价格慢慢炒高,回到合理估值,然后再炒出泡沫出货。
A股便宜吗?
如果是单纯针对A股的大蓝筹股,确实是便宜的。
沪深300的估值,确实是非常低了,具备很强的吸引力。
但沪深300的未来成长性怎样,又有多少估值空间和潜力。
再看看代表未来市场的科技,这个方向存在很大的机会,但是从当下的估值情况和实际业绩情况来看,已经处于一个泡沫区。
也就是,炒作可以,但拿不出太多的实质。
在估值空间有限的情况下,托而不举,对于资金来说是一种低风险的方式,也是成为主基调的最根本原因。
3、市场热点匮乏。
就2024年开头的一个多月,有可持续的热点吗?
就年前反弹的三天,有出现明确的主线去引爆市场吗?
仔细想想,其实是没有的,市场的资金没有明确的主线。
这个是非常可怕的,因为热钱没有抱团炒作的地方。
但其实资金是抱团的,抱团方向是偏向于高股息的,其次是蓝筹,是中字头。
不炒作热点,不去找赚钱效应更好的地方,而是抱团一些抗跌的品种,这背后也直接决定了行情的主线,是估值修复。
估值修复的行情,就意味着是托而不举。
大家慢悠悠的把估值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,不被低估的位置,然后就准备撤退了。
4、时间周期不够。
最后一点,是因为行情的时间周期,远远不够支撑大级别行情。
资本市场的本质,是筹码的更替。
说白了,就是股票在谁手上,决定了是不是会上涨。
如果当下的筹码都被抄底资金全部拿走,大家都集体割肉止损离场,那行情起来就很快了。
但空间上跌的不够深,时间上在3000点以下周期又很短。
你说作为真正主力的资金,筹码吃饱了吗?显然没有。
一方面没有明显的增量资金,另一方面筹码的不断洗盘是需要时间周期的。
所以,市场的超级大底,每次出现都会在底部徘徊很久,而不是几天,几十天能搞定的。
回顾市场每一轮大牛市之前,低位的周期,短则半年以上,长则一两年。
再看看最近几年,3000点以下的时间周期,就会明白为什么时间周期远远不够。
这种情况下,资金选择在一个相对低的位置,托而不举的吸筹,在正常不过了。
那一定也有投资者会好奇。
为什么选择托而不举,该跌就跌,该涨就涨,符合市场规律不是挺好。
因为市场真的跌多了,也会出现大的机会,而现在这样反而很尴尬,赚钱的机会也很少。
如果真的是托而不举的市场,该怎么应对会好一些?
1、维护市场稳定的需要。
托而不举,为什么要托,其实本质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。
很多人不理解市场稳定的价值,只觉得赚钱效应差,只看到了大幅度跳水的微盘股。
回过头看去年微盘股的上涨,出来混总是要还的,只不过这次做了历史级别的大顶部,杀跌比较凶而已。
市场的稳定,其实指的是核心资产的稳定。
A50才是市场真正的核心,肯定不在那些小市值的公司里。
那个是未来,但并不是A股市场的基石,先稳定基石,才能稳定投资者的信心。
2、针对低价蓝筹股布局。
市场的风向标其实是比较明确的,在12月底,1月初,1月中下旬,都有资金针对蓝筹方向的明显布局。
很多人会说是因为大资金抄底沪深300导致的,其实不能这么理解。
之所以优先选择沪深300,就是因为沪深300的估值便宜,体量足够大。
大资金干的,肯定是优先大量的买入便宜的优质资产,这个逻辑不会错。
但是对他们而言,这部分资产如果不便宜了,那就先不买了,这才形成了托而不举的场面。
3、优胜劣汰的逻辑不变。
很多人问,那中小市值个股没有机会了吗?
大错特错。
大的机会永远在这部分股票里,但你要能够判断哪些是被错杀,哪些是垃圾。
像2023年下半年,这种疯狂炒作亏损股的机会,肯定是不复存在了。
可以说,垃圾股最后的疯狂,已经结束了。
因为2019-2021的结构性牛市里,这部分垃圾股其实是没有上涨的,大量资金反复洗盘沉淀之后,在2023的下半年迎来了一轮“补涨”,其实是拉高出货而已。
小盘股的宿命,就是谁能够有实力长大,具备高成长性,谁就胜出了。
优胜劣汰不管是在牛市里还是熊市里,都是完全成立的硬逻辑。
4、低风险波段交易模式。
波段交易本身,其实最适合当下的市场,这种托而不举的市场。
市场其实给大家看了底牌,在什么区域,会不断的买买买。
只不过这个底牌针对的是核心的蓝筹股而已。
在这种大背景下,如果你充分理解托而不举,就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加仓,上涨到一定幅度后,应该要去减仓了。
低风险波段交易的模式,对于大众投资者,只要有收益目标,其实并不困难。
谈不上百分百的送钱行情,但是一年做两个小波段,哪怕只有10-15%的收益,一年下来20-30%也非常不错了。
不知道买什么,可以直接买指数就行。
5、大周期筑底的吸筹区。
最后一点,是市场托而不举最终的目的,其实是底部区域吸筹。
市场划定的区域,其实不是对于上证指数,而是像沪深300这类指数。

蓝筹指数的边界一旦划定好以后,就会在这个底部区域去做吸筹,然后去一步步筑底。
筑底的必要条件,是空头手里的筹码重新回归到多头手中。
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,大周期筑底本身,肯定不是一蹴而就,是一个区域,需要时间。
市场现在不具备走出趋势性行情的基础,因为宏观经济上无法支撑上市公司出现大面积的盈利增长。
投资的底层是增长逻辑的大趋势,而不是炒作逻辑。
在这种环境复杂的情况下,进行廉价筹码的低吸,是最好的机会。
但周期肯定不会短,市场在3000点以下,还需要多次徘徊,需要漫长的时间。
有很多人在问,这里是不是牛市的起点。
2015年是大牛市,那2013年就出现了牛市的新起点,2014年下半年才启动,中间还间隔了1年多的大周期。
一切都还早炒股软件app排名,不要急着下结论,先把眼前能看懂的行情做好。
上一篇:大牛证券 百位学者预见2024|李永森: 以敬畏市场的态度健全股票市场制度
下一篇:股票小额配资 优利德(688628.SH):首次回购2万股